This site uses cookies, as explained in our terms of use. If you consent, please close this message and continue to use this site.
0 mins Read
2023年4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多家单位协办的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在昆明开幕,会议主题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山地社区”,全球20个国家近200名代表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核心理念,落实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山地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创新行动。
6 月 20 日, 由八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 (ICIMOD)发布了一份重量级的新评估报告,揭示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兴都库什-喜马拉雅 (HKH) 地区的冰川、雪和永久冻土的变化是 “前所未有的,且多为不可逆的” 。
4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极地未来)、国际山地中心中国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冰峰大会暨青年科学探索活动在四川举行。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2月5日讯 今日,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 (ICIMOD) 迎来成立 40 周年,以纪念兴都库什喜马拉雅 (HKH) 地区复杂地形可持续发展四十年。
8月16日,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代表团一行前往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进行访问,代表团团长、南亚中心首席专家邱永辉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宋志辉教授等6名代表团成员,与山地中心副总干事伊莎贝拉﹒科泽尔女士(Izabella Koziell)、喜马拉雅大学联盟(HUC)秘书处负责人张惠枝博士(Chi H Truong)、生物多样性专家易绍良博士、粮食安全专家阿比德﹒侯赛因博士(Abid Hussain)等相关领域专家举行座谈。
3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CN-ICIMOD)四川办公室与ICIMOD共同主办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喜马拉雅恢复力行动计划(Himalaya Resilience Enabling Action Programme,HI-REAP)”合作伙伴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副所长陈槐出席会议,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以及中国方面相关专家参会。
尼泊尔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国家,其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解尼泊尔西部农村的环境适应性农业现状,南亚网视记者参加了由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 (ICIMOD)组织的田野调查。这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当地环境的特点以及农民如何调整农业实践以适应变化的气候条件。
自人类首登世界之巅70 年以来,“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女神、世界之母”,或者“萨加玛塔”——尼泊尔语,意为 “天空之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且基本不可逆的变化。